欢迎访问西北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专题网站!

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

(1)思政铸魂,薪火传承筑担当,矢志航空强国

传承季文美、黄玉珊、罗时钧等西工大老一辈航空教育家的优良师德师风和潜心育人传统,厚植家国情怀,系统梳理中国航空发展史和西工大现象内涵,创建“航空救国→航空报国→航空强国”思政教育新主线。建设航空课程思政研究中心,精心打造14门课程思政示范课,门门课程讲好思政,扎牢思政主渠道。举办党建思政、实践思政、航空文化节、总师思政课、校友思政课,开拓思政新形式。深入挖掘一班三总师、同年三院士、民航英雄机组等精品案例,弘扬思政正能量。形成“主渠道+新形式+正能量”的大思政格局,筑牢航空报国初心和航空强国使命。


(2)通专融合,个性化多元培养,强化拔尖引领

面向未来航空发展,深度交叉航空与信息技术,突出信息化和智能化牵引,建立力学为基、设计为要、智能为魂、动能为心、安全为本的航空知识新结构,创设首个飞控信新工科专业,建设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。构建三个大类培养为主,强基、创新、拔尖并存的矩阵式培养结构。构筑“通识+学科专业+个性发展+素质拓展”模块化课程资源。改革修订培养方案,采用完全学分制,实施一生一培养计划,实行专业间大类打通、专业内本研贯通。创建黄玉珊航空班和季文美力学班等拔尖特色培养形式。

7890D


(3)理实融通,学践研用全链条,夯实基础功底

基于7个核心课程群和99项课程改革项目,积极融入信息技术,重构知识空间,优化知识体系,实现航空理论、专业实践、高阶研究、工程理念的深度融通,建成16门次一流课程、7个国家级教学平台、出版20部规划教材,构建学-践-研-用全闭环的循环强基新举措,打造进阶培养途径。主办系列化的未来飞行器设计国际大赛,组织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,成立全国首个航空科技创新基地,践行“小航模→大航空”思路,以航模国际大赛为抓手,通过智能化设计操控不断强化学以致用能力。

7A320

(4)科创融智,软硬虚实全赋能,锤炼原创素养

按照校企协同、团队协同、教师协同、方向协同、本研协同思路,建立“校外实战科研+校内前瞻创”新途径,构建原创塑能新举措。校外,围绕航空重大工程,组建联合工程队(优秀本科生占50%)常驻航空院所开展实战科研,为型号攻关提供原创方案,并及时反哺校内教学。校内,面向未来飞行器难题,指导学生在智能流体力学、翼身融合布局、无人机集群等前瞻方向开展创新探索。从素质软实力、科技硬实力、数值计算能力、实际研发能力不断迭代反哺,促进知识衍新和提质突破。

D558